普京在叙利亚采取军事行动的根源在于维护俄罗斯石油寡头集团的利益。其主要打击目标不是美国,而是沙特的石油工业。
12月4日,沙特为首的石油输出组织(OPEC)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第168次部长级会议,沙特再次拒绝了俄罗斯减产维持石油价格稳定的建议。而在会议之前,俄罗斯也已经拒绝参加本次会议,更拒绝限产。但俄罗斯强硬要求沙特限产,沙特则在维也纳会议上,要求俄罗斯参与减产,否则沙特不减产。
俄罗斯出兵叙利亚从根本上就要打击沙特铺设通往欧洲的石油管道,以此掐断沙特与欧洲之间的石油通道咽喉。而沙特希望经过叙利亚铺设的石油管道在欧洲的接应国就是土耳其。
普京死挺叙利亚总统巴沙尔,就是希望扶植一个听命于莫斯科的政权。而普京派俄罗斯战机狂轰乱炸土叙边境,就是为了打击土耳其在叙利亚境内的势力。
在叙利亚和乌克兰危机之前,俄罗斯和沙特虽然在全球石油市场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总体上两者相安无事。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前苏联建成西伯利亚通往欧洲的石油管道后,欧洲就成为前苏联及后来俄罗斯的传统优势市场,而沙特在那时就把亚洲市场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
2011年,俄罗斯占欧洲市场份额达到34.8%,成为绝对的市场霸主。2014年,俄罗斯石油产能的2/3销往欧洲市场,其它国家石油工业很难撼动俄罗斯的地位。在2013年,沙特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只有8.6%。
但沙特是亚洲能源市场绝对霸主,其原油出口量的50%都销往亚洲市场,俄罗斯近些年虽然竭力想抢占沙特在亚洲的市场份额,但效果并不明显。
乌克兰危机打破了俄罗斯和沙特在全球石油市场的关系平衡。在俄罗斯侵占乌克兰克里米亚之后,美欧对俄罗斯进行制裁,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工业遭到重创。
欧洲国家为了对抗俄罗斯咄咄逼人的地缘政治行为,纷纷采取多元化的能源策略。欧洲国家纷纷用沙特石油替代俄罗斯石油,而沙特为了抢占俄罗斯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开始采取增产降价的方式,打击俄罗斯石油市场份额。
在政治和市场两方面遭受打击,俄罗斯石油逐渐丧失欧洲市场份额。从今年初以来,全球石油巨头,包括:艾克森(Exxon)、壳牌、道达尔和埃尼(Eni)等公司都已增加购买沙特石油,用于在西欧和地中海地区的炼厂,同时减少俄罗斯石油的采购。
今年9月,沙特和俄罗斯的矛盾更加尖锐,原因是沙特开始向波兰低价倾销石油,而波兰市场是俄罗斯石油的传统市场。沙特在波兰的格丹斯克港口储油,通过该港口向东欧客户进行供油,抢夺俄罗斯石油传统的东欧市场。而几年前,沙特已经通过荷兰、比利时港口向西欧客户供油。
沙特石油在波兰格丹斯克港口的石油储存仓库,将打击俄罗斯德鲁兹巴输油管道。格丹斯克港口的沙特石油能以更优惠的成本价格向德国提供石油,抢夺俄罗斯石油在德国的市场份额。
而波兰积极支持引进沙特石油,基于波兰和俄罗斯两国传统的政治宿怨,波兰强烈反对俄罗斯侵占克里米亚,及干预乌克兰东部局势。波兰为了对抗俄罗斯,开始增加军备,并与同样具有强烈反俄情绪的波罗的海三国筹建波罗的海天然气管道。2014年波兰3/4的石油从俄罗斯进口。立陶宛正在与美国液化天然气公司CheniereEnergyInc进行进口天然气谈判,试图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
俄罗斯石油寡头集团对沙特石油进入东欧市场态度强硬,呼吁普京进行干预。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公司——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首席执行官IgorSechin抱怨称,“沙特人在波兰市场上正在积极的倾销石油”。
俄罗斯Tatneft石油公司高层NikolaiRubchenkov则抱怨道,“这是不是西方石油市场的一次重新洗牌?政府难道不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俄罗斯公司在西方市场的利益中么?”
在今年9月份的时候,普京石油寡头集团内部开始出现内讧,对普京政权来说是一个危险信号。
当时,俄罗斯财政部在财政收入吃紧的情况下,向普京建议向俄罗斯石油公司征收特别石油税。这让俄罗斯石头寡头集团十分恼怒,威胁普京一旦实施这个提税方案,则俄罗斯明年石油产量或将减少700万至1000万吨(约5000万—7000万桶)。
俄罗斯副总理阿尔卡季·德沃尔科维奇和俄罗斯经济部、能源部集体反对俄罗斯财政部的方案。
俄罗斯石油寡头集团的压力让普京不得不把矛盾焦点向国外转移。于是,今年9月份,俄罗斯开始强势出兵叙利亚,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俄罗斯石油寡头集团打击沙特在欧洲的石油销售。
同时,俄罗斯石头寡头集团开始在亚洲向沙特石油发起攻势,其中中国市场是俄罗斯与沙特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俄罗斯在今年5月、9月份先后成功超过沙特在中国的石油销量,但是10月份,沙特又再度超过俄罗斯,抢占中国石油市场最大份额。
沙特石油在欧洲和亚洲对俄罗斯石油的强势冲击,进一步俄罗斯财政收入的紧张,导致俄罗斯经济危机加深。迫使俄罗斯对沙特采取更加强硬的态度。俄罗斯要求沙特进行限产,维持国际石油价格。但俄罗斯自己拒绝限产。沙特面对俄罗斯的蛮横态度,也拒绝减产,沙特石油工业背后是美国力量,俄罗斯并不敢轻易对沙特用武力手段。
于是沙特和俄罗斯两个国家为了把对手击垮,抢占市场份额,相继提高了自己的石油产量。10月,俄罗斯石油创下了日均产量1077.6万桶的历史天量,而沙特为首的OPEC组织,11月份石油日均产量也接近3100万桶。由于沙特和俄罗斯都拒绝减产,加上美国页岩气冲击,及中国经济放缓影响,国际石油价格已经下跌到40美元左右。而俄罗斯国家财政预算是以80美元/桶进行估算的,所以在40美元价位上,俄罗斯经济已经濒临破产。所以,俄罗斯对沙特越来越敌视。
对俄罗斯更加要命的,11月28日,伊朗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石油招商,预计明年伊朗石油产能将大幅增加,而且伊朗石油部称,伊朗在石油30美元/桶时,依然可以获利。这对俄罗斯也是一个打击。
但伊朗如果要向欧洲销售石油,也必须通过叙利亚这个地中海出海口。所以,俄罗斯如果控制了叙利亚,就可以同时控制住沙特和伊朗石油销往欧洲ude咽喉。
沙特石油在欧洲市场上的份额越来愈大,进入11月,沙特开始向瑞典最大炼油企业PreemAB供应原油,这是近20年来沙特首次向该公司供应原油。此前,沙特还向波兰炼油企业PKNOrlen和Lotos出售了原油。
这迫使俄罗斯石油企业不得不进一步打价格战来争夺市场份额,在市场份额萎缩的情况下,俄罗斯石油企业还不得不降低价格,加剧了资深的损失。欧佩克在11月份的市场报告中表示,虽然乌拉尔原油的售价通常低于国际基准的布伦特原油,但由于中东石油的供应增加,10月份乌拉尔原油的折扣幅度扩大了近两倍。
让俄罗斯更加倒霉的是,土耳其击落了俄罗斯战机,俄罗斯原本只要集中精力对付沙特,现在土耳其加入进来,而且土耳其本来就与沙特有共同石油利益,这对于俄罗斯试图控制叙利亚局势来说,增加了困难。而且,俄罗斯自己通往欧洲的天然气管道经过土耳其,如果与土耳其交恶升级,则土耳其可以掐断俄罗斯通往欧洲的天然气管道。
11月26日,俄罗斯能源部与沙特石油部组成了特别联合组,试图协调两国的石油政策,但是俄罗斯拒绝限产,但却要求沙特限产的行为,让沙特拒绝俄罗斯的提议。
而且,俄罗斯早在1998年金融危机时,已经玩耍国中东石油国家。当时,OPEC和非OPEC曾联合行动应对低油价,但此后,俄罗斯(非OPEC最大产油国)一再抵制联合行动的呼吁,相反,俄罗斯还将产油量增加超过70%。
俄罗斯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很差,让沙特和整个OPEC很难相信俄罗斯。
12月中旬,俄罗斯与沙特将讨论原油供应问题。但俄罗斯背地里却在大打价格战,试图在欧洲把市场份额抢夺回来。因此,在俄罗斯与沙特都不愿意让步的情况下,甚至提防对方的情况下,双方很难达成实质性的协议。
总之,普京在叙利亚所采取的一切军事行动,都不过是打着反恐幌子,为俄罗斯石油寡头集团打击沙特石油服务的行为。如果普京在叙利亚不能成功,则俄罗斯石油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将被沙特一步步蚕食掉,这背后不但有市场的力量,更有国际政治的力量在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