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2日),财经媒体几乎全线出击,报道“中石油”混改;股市中字头混改企业股票大涨。一整天,媒体都在采访这件事。显然,中石油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本轮混改以来第一个混改方案成形的央企,有引领意义。不过,我想起快三年的中石化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中石油”混改方案具有“牵引作用”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突破口”意味着混合所有制改革将优先于国企改革的其他方面,率先拿出实际行动,重点完成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外资资本的混合。之所以突出混改,主要是因为其对形成国企市场化经营机制、促进产权多样化等具有“牵引作用”。
混合所有制将从整体上引领和推动国企改革前行。石油行业由于关系国计民生,是混改中难啃的硬骨头之一,以前久久听不到声响,现在中石油成为了本轮混改以来第一家改革方案成形的垄断性央企,可以说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在攻克石油行业这个难题之后,其他许多领域都会随之迈开混改步伐。
12月21日,“中石油”官网宣布其混改方案正式通过。中石油是本轮混改以来第一个混改方案成形的央企。
混合所有制改革已是老生常谈,但混改的脚步却一直无法推进。为了改善这一局面,国家希望能够将民企灵活的市场应对机制,和创新的管理体制,引入国企内,从而开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药方”。中石油在2014年就曾开展过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过重组改制、合资合作等,但项目搁浅,至今仍无进展。
通过了混改方案就表明中石油对改革的规划和展望,表明了管理层混改决心和努力。混改完成后,相信会使油气行业效率更高,这对于行业来说是利好的。
在未来改革方式上,中石油或先会理顺公司业务并进行分类,率先放开下游销售业务让民间资本进入,再逐步放开上游勘探业务,实行部分市场化,此外,还可以研究如何让“一带一路”沿线的中石油分公司引进外资,加快国际竞争的步伐。
对石油行业混改,不能过于乐观
但由于大环境的原因,单是由中石油的混改来推动整个市场的国企混改却并不乐观,在未来的相关运作中还需要政府进行更加深入的政策配合。
2014年11月,中石油拟将吉林油田、辽河油田两家局级单位油田作为试点,各拿出35%的股份引入民营资本。但业界认为中石油缺乏诚意,因为这两个油田都是年代久远的老油田,经过多年高强度的开采,开采潜力小、效益差。后来,该混改项目也了无音信。在新疆也是如此。
中石油混改道路远不止于此。让运输天然气的管网独立出来,是改革最重要的步骤之一。但由于天然气运输严重依赖管道,因此管网的定价会对上游和下游的价格同时造成影响。为此,业界曾希望我国现有石油国企能主动将管网资产拆分出来,合并重组成国家油气管网公司。但中石油、中石化方面纷纷表示反对。
在业绩比较差的情况下实施混改,中石油很难拿出核心业务板块来做大改革,只能拿出盈利比较好项目来做。但是,就是这样,民营资本热情也不会很高,因为民营对收益的要求比较高,混改也会遇到其他阻碍。
中石油的体量较大,能拿出多少的体量来进行混改,混改多少体量才能有意义,也是今后需要进行长时间探讨的。石油行业混改目前最需要解决的是针对民营资本的吸引力问题,只有政府带着诚意,油企拿出能够使民营资本有足够吸引力和项目,石油行业混改才能顺利继续进行。
对石油行业混改,不能过于乐观。石油行业关系国家经济安全,还需在放开的同时加强监管。中石油未来的混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现在部署的,正是傅成玉三年前所做的
最后,要说的是石油行业混改,不能忘记傅成玉。2014年2月19日,具有国际化视野、兼具企业家和国企管理者素质的傅成玉在中石化试行混改。2月19日中石化公告称,公司将率先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公司的专业化发展步伐。对油品销售业务板块进行重组,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参股。中石化放开旗下自有加油气站、成品油管线、储油库等油品销售业务,可视为向油气改革迈出新的一步,对行业起到示范作用。傅成玉是中央企业中不多见的企业家。他深谙央企混改的各利益方平衡点,将民资入股上限设置为30%,在估值上既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还引入多元化的董事会制度和非油业务板块的职业经理人制度。他掌舵的中石化走在混改前列,并承担着“摸着石头过河”的使命。傅成玉的目的不仅仅是融资,更重要是改内部体制体制,整个队伍社会化,是完全符合改革精神。按照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标准,“要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中石化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是符合这个要求的。我估计,现在中石油的方案,有一些也未必超过傅成玉当年的做法。
2014年2月19日,中国石化率先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当时可谓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关精神的重大举措。那天,记者采访,我亦称之为打响“国企改革第一枪”。后来,这项改革因为傅成玉退休而变相搁置。
我们现在部署的,正是他三年前所做的。国企改革最早的“突破口”是中石化,我们应该向率先突破的傅成玉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