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近几年全球航运业长期处于不景气状态,运力收缩、需求不振是航运市场常见的字眼。但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航运又具有运量大、成本低、节能环保、货损率低等明显优势。如今全球贸易化的经济背景之下,国际贸易总运量中的2/3以上是通过船舶运输完成的,航运市场在这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环境下该如何布局发展?是航运界所有从业人员最关心的话题,也是航运界代表、委员们两会期间最为关心的议题。那么在进行的如火如荼的2017年“两会”上,人大代表们对航运有什么新的提议呢?
王祖温:加强研究无人驾驶船舶,出台船舶环保产业扶持政策
王祖温在建议中说,船舶废气污染主要源自燃油,船舶燃油中大约90%的硫成分以二氧化硫的形式排放出来。目前应对船舶硫排放主要有三种措施:使用低硫油,使用LNG燃料代替燃油和加装船舶脱硫系统。前两者由于成本等原因普遍被放弃,现在世界各国通常采用后一种措施。加装船舶脱硫系统,船舶可正常使用重油,且一年左右即可收回成本。
“对于防止船舶空气污染的相关具体政策措施,目前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缺乏一个全国性的政策指引。”王祖温认为,不少地方政府采取了不同形式的措施,基本集中在油品差价补贴以及船舶税费减免等方面,这些措施治标不治本。他建议,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关的财政补贴政策,通过一次性补贴船舶尾气脱硫系统取代过去年复一年的巨额燃油补贴。
我国应加强无人驾驶船舶技术和法规的研究。这既符合中国制造行动纲领的发展战略,也有利于减少修改相关法规的阻碍,并有利于主管部门的有效监管。
苏国萃:发展内河航运,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是大江大河三角洲带头崛起,最为突出的是珠三角、长三角的快速发展。“那么,为什么唯独东北流域的辽河三角洲业绩平平,反差巨大?这一点值得我们反思。”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原总工程师苏国萃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重拾国家松辽运河规划,按‘蓄水通航’的理念打通松辽运河,沟通松花江和辽河两大水系。”苏国萃建议,应在此基础上形成南至营口入渤海、北出俄罗斯鞑靼海峡长达3000余公里的东北亚国际水运大通道,通过内河航运的发展牵引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苏国萃认为,同时统筹做好生态环境、港口航运、工农业生产、渔业及旅游等行业的顶层规划,推动东北流域生态经济带的形成,将最终更好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许振超:让船员有获得感、安全感
要改善各方面待遇,来增强船员获得感。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许振超向记者表示,船员一出去,便常年见不着家人,挣的都是“辛苦钱”,但是船员工资免税问题,一直没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如果能够解决,将提升船员职业的吸引力,不然越来越没人干。”许振超说。
他说:“在谋划船员税收等各项政策时,要本着人性化的原则,多从现在这一代船员的具体情况来考虑,让船员有获得感、安全感。”许振超建议,一方面,要为船员提供优厚的工作待遇、优越的工作条件,给予以人为本的关怀。另一方面,也要运用科技化的手段,可参考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加快自动驾驶、无人驾驶船舶的研究。
唐冠军:加强内河通航水域气象监测预警
“当前,我国内河航运和水上生产活动受天气影响大,气象灾害容易导致水上突发事件。”全国人大代表、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建议,加强内河通航水域气象监测预警服务能力建设,保障内河航运和水上生产活动安全。
受现有气象观测设施设备和预测技术等因素制约,内河通航水域气象预报准确率不高、时效性不强。同时长江等大江大河通航里程长,沿线天气不尽相同,既没有针对水上建立专门的气象观测站,陆上气象观测网络又不能完全覆盖内河通航水域。“加强内河通航水域气象监测预警服务能力建设十分必要。”唐冠军建议,应由中国气象局牵头,会同国家有关部委和地方人民政府共同建设内河通航水域气象监测预警服务,保障内河航运和水上生产活动安全。
总之,我国航运业的发展,不仅要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也要结合国家颁布实施的各种发展战略,着力突破制约航运业展的关键技术,构建新的航运体系,促进航运业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