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市场对于美国解除原油出口禁令的议论不断膨胀。随着美国页岩油气革命的大规模开展,本土原油产量持续飙升,美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大幅下降,“能源独立”之梦看似触手可及。因此,美国政府对原油出口的“容忍度”不断降低。另一方面,美国本土的炼油厂具备十分强的加工能力,炼油厂改造升级后,加工原料以重质原油为主,但本土生产的页岩油属轻质低硫原油,原料的错误配置导致美国轻质原油供应严重过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美国重启原油出口。
随着页岩油革命的爆发,美国原油出口量不断攀升。美国《华尔街日报》对能源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数据分析显示,今年前5个月美国石油出口量达到96万桶/日,超过包括利比亚在内的五个欧佩克成员国。美国德州CorpusChristi运输公司执行董事拉吕(JohnLarue)预计,美国的原油出口量可能会从目前的96万桶/日增至280万桶/日。若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美国原油出口量有望挤进世界前五,甚至是超过伊朗。让市场感到诧异的是,美国原油出口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距离2015年美国政府取消原油出口禁令仅仅不到两年。回顾1975年,面对阿拉伯世界的石油禁运,美国国会禁止大部分的原油出口。直到2013年,美国的原油出口量仍低于5万桶/日,与欧佩克最小的成员国相比也显得微不足道。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战争双方分别是阿拉伯联军和以色列。当时,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向以色列提供军事援助,激发了阿拉伯国家的不满。欧佩克将油价由3.01美元/桶提升至5.12美元/桶,并减产5%。随后,沙特宣布减产10%,并对美国实行单方面的石油禁运。然而,美国政府却没有对石油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并继续向国会申请2.2亿美元的资金,计划用于支援以色列。此举彻底激怒阿拉伯国家,中东产油国因此对美国实行石油禁运。这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遭受到的第一次石油危机,也成为西方国家在70年代全面衰退的重要原因。而在1979-1980年爆发的两伊战争则是美国遭受的第二次石油危机。阿拉伯国家发动的这场石油禁运导致国际油价大幅飙升。为控制本国石油价格,美国政府便开始限制原油出口。1979年,美国石油出口禁令被编纂进《能源管理法案》,特别禁止阿拉斯加北坡原油出口至日本。至此,美国原油出口禁令的法律体系形成。虽然当时美国政府实施了名义上的原油出口“禁令”,但并非“滴油不出”。只要符合国家利益,在某种条件下,美国原油依然可以进行出口。不过,被允许出口的原油当中,绝大多数出口至加拿大,少部分则是美国进口原油的再出口。
美国曾经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在石油市场中扮演者重要的“买家”角色。而实施了40年的原油出口禁令得到解除后,美国扮演的角色由“买家”转变为“卖家”。美国原油出口禁令的解除令全球原油市场新增一大供应源。目前,全球石油市场呈现“供应多极化、需求中心化”的格局,中东、里海、非洲的美洲的原油供应多点开花,而需求则愈发集中于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另外,由于美国主要出口轻质原油,全球石油供给过剩的问题便集中在轻质原油之上。相反,重质原油则将在美国炼油厂大规模的需求带动之下得到强劲支撑。因此,美国原油出口禁令的解除导致全球原油价格水平发生结构性变化,即轻质原油价格走低,而重质原油价格相对走强。
美国解除原油出口禁令存在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但同时也面临着多方面的阻力:第一,往届总统奥巴马一直标榜“环保理念”;第二,炼油厂难以继续享受低价原料,民众担忧开支增加;第三,美国或再度面临能源安全问题。不过,即便如此,美国原油出口禁令最终还是得到解除。2015年12月18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投票通过了1.1万亿美元的新财年拨款法案,为联邦政府运营拨付资金,法案最令人瞩目的内容则是解除实施40年之久的美国原油出口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