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企业信息化发展论坛暨行业信息化颁奖典礼于7月28日在上海圆满落幕,新核云联合创始人兼CEO陶滨江先生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此次论坛,介绍了新核云在工业数字化领域的解决方案,与Haier、联想、万马集团、中煤蒙大等企业的CIO同台探讨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方向,并且,新核云在7月27号晚上举行的行业信息化颁奖典礼上斩获了“2018中国企业智能制造用户推荐奖”。
据了解,新核云是以SaaS模式,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帮助离散型制造业实现工厂数字化的云ERP。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新核云帮助客户打造更智能的工厂,在工业大数据和工业互联网领域完成了国内主要地区的布局。
此次论坛围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深度剖析当下政策和技术发展趋势;打造4大行业专场(快消品、电子电器、能源化工、医药健康)聚焦实际案例,窥探行业动态,感受科技创业新趋势。汇聚了两百多位信息化相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大咖、相关行业从事者,数十家业内知名企业参展。
大会上各位演讲嘉宾都对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热点技术进行了深刻和专业的分享,但新核云的陶滨江先生想用“智能工厂的敲门砖去哪儿了?”这一主题,从如何真正落地这些概念的角度向现场来宾分享自己的观点。陶滨江先生结合自己多年在国内外的实践经验以及新核云在打造智能工厂方面的实际案例,从全新的视角诠释对智能工厂的理解,赢得了现场嘉宾的一致好评。
以下是新核云CEO陶滨江先生在大会上的分享内容:
中小制造业现状“计划全靠吵,物料全靠催,生产进度和质量数据全靠抄”
“我相信,如果在场的各位打开自己的手机,点开微信,肯定会有个工厂内的工作群。质量出问题了,往群里发个图片;临时插个单,@一下相关的负责人,让他们排排计划。可是真等到要排产时,又发现物料不足了,于是又得找到供应商,催他们尽快供货。基本上计划全靠吵,物料全靠催,车间的生产进度和质量数据全靠抄。
当以上情况成为常态时,中国制造是不太适合直接走向智能的。几个月前,AI火的一塌糊涂。而现在,大家又爱上了“区块链”。曾几何时,企业都在响应“两化融合”,而如今,能听到的尽是智能工厂。”
智能工厂首先需要的是一个敲门砖
“我对智能工厂的未来发展空间深信不疑,从6年前在德国工作时,我就看到了它巨大发展空间。而回国接触了上千家汽配、电子、金属加工行业的客户后,发现中国企业首先需要做的是为这个智能工厂找到一个敲门砖。
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经历,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之后在德国、希腊、荷兰拿到了三个硕士学位,专攻服务工程和企业架构设计,有超过6年离散制造业生产流程管理经验,擅长底层技术架构的设计。
所以,当我重新再去将国外的技术拿到国内落地时,我真的不建议各位在现阶段去谈智能化,现阶段我们的企业首要任务应该利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数字化,然后在此基础之上,用5年的时间实现智能化。”
敲门砖—先软再硬,软硬整合;数据驱动,工厂渐逝
“像我们在前面讲的,两年数字化,五年智能化。如果进一步的预测这五年会发生什么,我们认为最先发生产业变革的依次是国防航天、汽配、高端电子制造、金属件加工行业,?而未来5年变革发生的方式,我们概括为16个字‘先软再硬,软硬整合;数据驱动,工厂渐逝’。
在国内的行情之下,先要完成数字化的转型,而这一步从软件完成,性价比最高。这里的软件,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财务ERP,而是指车间级别的制造执行系统。软件后,硬件再来进行升级改造。二者融为一体。软硬结合后,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经过清洗后,可以广泛的被应用于厂内的生产流程改善,设备OEE的分析等;同时,越来越多的数据也被用在了后市场方向,这也是国内制造业下一个转型点,即通过收集和分析售卖出的产品,持续提供增值服务。
当企业的连接越来越多,信息共享更透明时,工厂之间的边界也逐渐会消失。未来的中国工厂会产生马太效应,即产品和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玩家会逐步整合起上下游厂商,强者愈强。因此,未来小微企业留有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
“纵观智能工厂五个层级,由底向上依次是设备、控制、车间、企业和协同层。新核云专注在车间层级的管理,并与其他层级厂商合作,来共同推出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
在设备层,我们的战略伙伴非常擅长MDC领域的工作,他们有自主研发的工业网关,真正做到了即插即用,并能够与发那科、三菱这类的机床、CNC甚至与上下物料的AGV连接,实时获取数据。再上一层,他们也会自研传感器,拥有自己的IIoT操作系统,做到了维护与控制底层设备的需求。他们将底层设备的数据全部传输上来,给到新核云的数据中间件进行管理。从车间层再往上走,在企业层级上的OA/CRM/ERP,或在协同层上的供应链管理、供应链金融,新核云也是积极的开放接口,与战略伙伴形成数据的连接。”
“我们把工厂数字化作为新核云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正帮助我们客户一步步打造软件基础,之后再配合硬件的升级实现工厂智能化。此过程必将不易,但新核云已通过服务超过300家工厂客户积累了大量成功案例,并愿意将成功的工厂数字化经验复制到更多制造企业,帮助国防航天、汽配、高端电子制造业和金属件加工行业加速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