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目前都面临困境。而这些国家困境的严重程度可能取决于最小的石油生产商的情况是否更加糟糕。
一些低产油井运营商的日产量可低至一桶,这些低产油井通常是被大型油企废弃的油井。此类运营商的日产量普遍不到15桶,与中东大型石油出口商的产量相比可谓九牛一毛。不过,在美国,10口油井中有八口是由此类运营商运营,而且此类运营商的合计石油产量占到美国石油总产量的十分之一,与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简称:欧佩克)成员国阿尔及利亚的产量相当。
不过,在油价徘徊于每桶50美元下方的情况下,这些运营商的处境艰难。他们危在旦夕的命运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欧佩克希望通过低油价策略永久性改变石油市场份额格局的努力能否成功。
欧佩克的这一努力已持续了16个月。在此期间,欧佩克拒绝减产。由此带来的结果是油价令人震惊的下挫。虽然这对欧佩克成员国的预算造成重创,但欧佩克的真正目标是美国的页岩油生产商,这些生产商的产量目前超过美国石油总产量的一半。这些生产商因使用水力压裂开采技术而被称为“压裂者”(frackers)。这种技术在过去10年帮助美国原油产量提高了400万桶。
不过,对欧佩克来说,永远排斥压裂者或许是不可能的。虽然以水力压裂法开采页岩油成本高昂,且地质上存在缺点,但是页岩油生产商相对灵活。
可以肯定的是,在当前的油价水平下,来自现有油田的现金流很弱,所以钻新井不是亏损就是盈利困难。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页岩油气井在投入运营一年后产出速度会大幅下滑。页岩油产量可能已经在今年夏季见顶。
但是如果油价反弹至每桶70、80美元,也许会鼓励企业钻新井。这可能会在数月内重振页岩油产量增长。
与页岩油井一样,被大企业废弃的低产油井的成本也较高,但它们通常由低资本的家庭式小商店经营。更重要的是,它们的灵活性不及页岩油井。这或许导致低产油井是唯一一个市场份额发生了永久性变化的类别。
放弃一口低产油井通常是一个永久性的决定。据美国独立石油协会(Independent Petroleum Association of America)的数据,1986年欧佩克打价格战期间,被企业废弃的低产油井数量达到了1980年的四倍。2009年时,油价跌幅更大,但跌势短暂,所以相比之下,放弃低产油井的情况没有1986年时那么严重。
目前评估损失很困难。尽管没有“硬数据”(hard data),但全美低产油井协会(National Stripper Well Association)负责人康特雷尔(Mike Cantrell)认为,产油商的债务水平低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水平,而且抗压能力更强。他补充道,资金充裕的买家们愿意接手一些陷入困境的业务。
不过,确实没有办法了解到事态到底有多严重。美国能源情报署(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负责评估美国的产油量,但所依赖的调查并没有把小型产油商包括进来。该机构只能收到各个州发来的这方面的硬数据,延迟时间最久可达两年。
换句话说,低产油井运营商可能已经大面积倒闭,也可能比过往困难时期境遇更好。但问题是,到底如何,投资者和欧佩克都无从得知。
这种情形使得欧佩克更难对一个可能有助于判断低油价需维持多久的变量进行测量。如果让油价过早回升,可能就不会给竞争对手(美国产油商)造成多大打击;但若等待太久,欧佩克成员国本已紧张的预算就可能出现更大缺口。
也许,高产油量必须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欧佩克才会发现真正的输家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