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全球碳减排的严峻形势下,传统能源企业纷纷谋求转型,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尤其是以大型石油企业为代表的传统化石能源企业,开始在低碳能源创新、碳循环经济等领域布局。
近日,第十届道达尔中国科学论坛在成都召开,会议现场被提及最多的就是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记者获悉,道达尔正着手在成都建立全球规模最大的CCUS项目,探路CCUS商业化。
从长远看,CCUS是最有效的碳减排方式
“根据各个石油公司和能源公司的预测,全球能源需求在未来二三十年还将处于增长期,尤其是在中国,而另一方面,我们全球的生态环境问题逐渐突出,因此我们不得不考虑推出新的办法。”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教授孙予罕表示,“而我们考虑如何走向未来,实际上就是要把碳管理好,这是核心。”
孙予罕称,尽管这些年我国碳排放大幅下降,但是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3-4倍的差距,而且未来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的地位不会变。
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多位与会专家表示,从长远来看,CCUS是最有效的碳减排方式。
“目前,二氧化碳的排放大多还是来自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未来,当很多公司竞相去获得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项目时,有没有具备成熟、可靠的CCUS解决方案可能会成为一个先决条件。我们要对此做好充分准备。”道达尔集团亚洲研发副总裁徐忠华指出。
而据介绍,在碳排放大户的煤电行业,从度电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来看,“燃煤+CCUS”技术的碳排放远低于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技术。“CCUS技术是我国煤电行业实现超低(近零)排放的唯一途径。”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张贤博士说。
全球最大CCUS工业化中试项目将落地中国
事实上,当前包括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国家能源集团等在内的能源企业,均在CCUS技术创新上有创新实践。
中国石油在吉林油田建成国内首个二氧化碳分离、捕集和驱油等全产业链CCUS基地。国家能源集团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建成CCS全流程示范工程,是国内首个全流程一体化项目。
除此之外,我国已在北京、天津、重庆、陕西等多地建立燃煤电厂CCUS示范项目。
而此次道达尔将携手清华大学、法国石油研究院、东方锅炉共9个工作组,在四川建设全新的CCUS项目——化学链式燃烧(CLC)技术。据介绍,这是欧洲“地平线项目”之一,投资总额近2000万欧元,预计两年建成后将是全球规模最大的CCUS工业化中试项目。
“CCUS是全球性的话题,相对比较容易推进国际合作,中国有很好的基础和便利条件,拥有很多优秀的人才,未来也有很多的应用需求。技术一旦经济性、成熟度及安全等方面得到工业化规模的中试论证,可与发电、炼油、煤化工等产业做有效整合,为未来的炼厂减排15%-20%。”徐忠华说。
据介绍,该项目最创新的地方在于,设计了两个反应器,通过氧化还原的方式将将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氮气分离。“它帮助我们生产得到高能量的水蒸汽、高纯度的二氧化碳,且不需要其他额外的装置,大幅度降低减排的成本。不管是从减排还是得到原料来说,它都是非常完美的方案。当然里面也有许多技术细节存在很多的挑战。”徐忠华说。
商业化模式待突破
但目前来看,CCUS项目仍缺乏成熟的商业化模式。
“我们在全球诸多国家,包括法国、挪威、英国、中国、加拿大等都部署了CCUS的相关项目。现在,多数CCUS还是一个环境类项目,在没有碳税或者其它政策性条件支持下,企业很难通过CCUS挣钱,因为投资运营成本高,也欠缺成熟的商业模式。CCUS要有更大的发展,需要政府配套性政策支持,同时大力开展国际合作。”徐忠华坦言。
据介绍,CCUS技术是道达尔非常重视重视的领域,每年能源领域10%的研发经费都投入到CCUS,约达6000万欧元,以期在技术应用上有新的创新突破。
在国家能源集团碳减排技术研发部经理赵兴雷看来,想要推动CCUS商业化进程,应引进新型碳捕集技术进行测试与示范工作,寻求降低碳捕集项目成本与技术风险的最佳方案。“定位为‘中立’的测试平台,充分保护知识产权,与技术供应方共同发展与合作,促成不同路线的创新碳捕集技术从研发走向中试。”
徐忠华也表示,希望能更高效地把研发成果往产业应用方向推进。在四川德阳建设的、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化学链式燃烧技术工业化中试项目成功后,我们会分享相关经验,让该项目的成果更早、更快地推广应用,为碳减排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