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洛克斯石油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公告: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聚焦 >> 2015年油气行业重大事件盘点与解读分析

2015年油气行业重大事件盘点与解读分析

  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网  作者:zjh  日期:2015-12-31 09:48  关注度:386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低价格、低回报、笼罩着油气行业,日子可谓不易。但改革的脚步却没有停止,政策频出高效提速。在能源总体需求放缓的新常态下,油气行业仍迎难而进,交出颇具亮点的答卷。

所有制垄断破冰

上游勘探开发改革试点启动

7月7日,油气资源上游领域改革序幕在新疆拉开,国土资源部发布新疆石油天然气勘查区块招标公告,油气勘查开发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将对6个区块进行公开招标出让。3个月后,招标结果公示,北京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四中三,成为焦点。

上游区块过去是以国有控制为主,新疆油气区块公开招标,向民企抛来橄榄枝,改革踏出关键一步,长期由国有石油公司专营的局面有望结束,中国油气行业上游板块不仅有四大油气公司,还引入了民企等多种投资主体,市场将更加活跃。

虽然此次招标结果显示,民营企业积极性比国企高、地方企业比中央企业多,而民企也遭遇了国企的“大手笔轰炸”,成绩并不理想,但仍对未来油气改革政策利好充满期待,放开就意味着多了一份机会。

真正的放开,不应仅集中于局部的“点式改革”,应是面向全产业链条的“链式改革”。在目前上中下游都有相当充分且相对平衡发展的现实下,油气产业链的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更大程度上决定于上游不断发现、探明新油气田并向市场提供稳定且不断增长的供应。以上游作为龙头,带动中游和下游的开放,只有上游增加供给,各种油源、气源进入管道,充分竞争,充足供给,才能为中下游改革创造条件。

当然,民营勘探开发企业资金、技术能力较分散,风险承受能力弱,难以应对大规模集中开发。上游勘探开发对企业提出更高要求,必须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一定的技术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油气勘探开发的特点,参与竞争,推动油气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当然,也要吸取获得矿权但“圈而不探”的现象,不能简单以有几个区块中标来评价招标是否成功。要总结其经验和教训,保证中标企业取得顺利进展。政府也应做好完善数据包等准备工作,别让改革成为口号。

重大突破

下游市场培育可期

价格是反映商品价值、市场供需最重要的要素。过去十年,天然气价格一直处于上涨态势,2006年至2013年全国各省门站天然气销售平均价格年均上涨约7.5%.天然气价格水平偏高、消费增速减缓、市场净回值法不完善等问题犹存。加之2014年油价暴跌,天然气价格尚在初步改革阶段,调整频率偏低,相较替代能源价格变化较为滞后,天然气经济性经受考验。

说2015年是天然气价改突破性的一年,是因为翘首期盼的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终于下调,让“哀鸿一片”的下游重新看到希望,LNG产业久旱逢甘露。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气价下调对减轻下游用气行业负担、扩大消费,提升天然气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短期来看供应商的销售收入会受到损失。但从长远来看,气价下调还是为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有利于拉动消费,扩大市场,强化天然气相对成品油价格优势。

早在2月28日,国家发改委就发布《关于理顺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的通知》,宣布自4月1日起,我国天然气价格将正式并轨,这意味着我国理顺非居民用气价格“三步走”的目标已实现,2013年以来实行的存、增量气计价法将成为历史。并轨不仅有利于创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企业平等竞争,也将为推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奠定良好基础。

此次调价以供气方中石油让利千亿为前提,释放了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信号。

天然气价格改革不能仅局限于调价幅度或公式的改变,而应着眼于从整个油气产业改革大局,未来应从油气市场结构改革入手,按照“放开两头,管住中间”的思路,放开气源和销售价格,着重输配气价的监管。

民企“解渴”

油源坚冰消融

民营油企的生存困境问题由来已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市场资源配置不到位,伴随油价倒挂、批发收紧等情况愈演愈烈,就在今年,民企首次解决了十五年来“油源卡脖子”的问题,不再“望油兴叹”。

从5月山东东明石化首获进口原油使用权,到7月商务部发布《关于原油加工企业申请非国营贸易进口资格有关工作的通知》,再到8月山东东明石化和盘锦北方沥青燃料有限公司进口原油使用权和进口原油权“双权”在握,油源逐步放开,意味着今后地方炼油企业将会获得优质原料,同样也为成品油市场化改革做了铺垫。

民营企业特有的市场活力及发展欲望使其在“夹缝中”成长,面对国内实际需求及国际低油价时代到来现状,今年以来,商务部等部门积极推进石化产业和贸易体制改革,鼓励符合条件的原油加工企业进口和加工原油,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目前,已有11家地方炼油企业获得了原油使用资格,6家企业获得原油进口权。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支陆逊透露,“十三五”期间,我国进口原油使用权和原油进口权“双权”将逐渐放开,打开有序竞争的新局面。

原油进口和使用权放开消息频出,可谓历史性突破,也是推动各个市场竞争主体,踏出构建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第一步。这是解决民营企业油源、改变成品油市场供给匮乏问题并提高整个行业活跃度的有效手段。从行业整体发展来看,企业为达到进口准入门槛,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苦练“内功”,有利于整个行业走向“绿色”发展。

虽然有“证”在手,但并非高枕无忧。我国民营企业在迎来国际市场丰富的资源同时,也面对着极其复杂多变的国际石油市场环境。成品油市场化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若上游开采、中间炼化环节存在的垄断问题得不到大幅改变,则成品油价格完全放开的进程仍将崎岖不平。

“质”在必行

油品升级重拳出击

部分地区近年时常会出现雾霾天气,有些地区甚至拉起红色预警,环境污染矛盾凸显。汽车尾气排放是雾霾天增多的原因之一,油品质量升级刻不容缓,升级大幕徐徐拉开。

今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亮剑”,扩范围、提时间、砸重金,确定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措施。随后,国家发改委、国家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工作方案》,将结合国情,加快油品标准制修订步伐、完善标准体系,并拟定于2019年实施汽、柴油国Ⅵ标准。上述方案还明确表示,各相关部门要支持炼油企业加快办理升级改造项目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同时强化对项目建设和成品油市场的监管,为油品升级“亮绿灯”。

我国实现汽油无铅化仅用7年左右时间,之后每一轮升级时间均与国外相当。将我国炼油工业起点较低、结构性矛盾难以调节、满足国内成品油供应不断增长等因素考虑在内,油品升级的步伐较快,但由于企业发展现状不同以及各地政府监管力度不一,目前仍有部分省市置换缓慢。升级步伐不能停,但也非一蹴而就之事。

正如一场考试,面对油品升级考卷,在2015年一系列政策驱动下,炼化企业使出浑身解数解决资金、技术及成本上涨等难题,纷纷举起升级大旗进行装置改造、技术更新,力争在2016年1月1日前完成任务。三桶油领军前行,地方炼厂承压而上。油品质量升级必将全面提速,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对改善环境、拉动有效投资、实现稳增长将发挥积极作用。既是对企业硬实力的考验,也倒逼资源配置再优化,还将催生相关领域新机会。

与此同时,升级对炼化企业带来的挑战以及对其他行业产生的连锁反应也不容忽视。成本谁来分摊?“高价”是否能真的买到“优质”油?监督监管是否到位?保障消费者优价换优质,需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加强油品生产、批发、零售环节质量监督力度,严格市场准入管理和产品质量监督检查。

破除雾霾之围,政府、相关部门、企业需联手出力,也需要每个消费者低碳生活,责任共担。

充实“家底”

原油储备提速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原油储备家底依然薄弱,远低于国际能源署设定的90天的安全标准,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多层次的石油存储体系,确保石油市场稳定供应。

2014年末,国家石油储备一期工程情况公布,包括舟山、镇海、大连和黄岛等4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在内总储备库容为1640万立方米,储备原油1243万吨。一年后,国家统计局于12月再次发布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建设情况,相当于一年前公布的石油储备规模的2.1倍,增长了一倍多,公开的石油储备基地也从4个增至8个,原油储备提速。

原油储备服务于国家能源安全,保障原油的供给。此外,还可减少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性,以平抑价格风险。原油战略储备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博弈的结果也是经济因素的体现。

目前我国石油年消费量超过5亿吨,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型油田稳产增产压力不断加大。与此同时,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接近60%,未来还将呈现不断上升态势,大量的石油需求与低自给率存在矛盾,能源安全还存在较大脆弱性。低油价为加大储备提供了契机,不仅满足刚性进口需求,节省巨额外汇支出外,中国作为能源市场大买家还可以提高在政治斡旋中的话语权。

因此,适当增加国内商业原油储备,并不能简单认为是对国际原油市场低价的抄底行为,而是基于国家能源安全的长远考虑,加快补充原油储备缺口,以保障国家能源和经济建设安全。但我国石油储备水平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普遍存在着一种“低进高出”的获利思维,加上商业储备会占用大量的资金,在低油价的当下,由于对未来油价走势预期不明朗,企业大量储油的愿望并不强烈,值得反思!

交易中心固基石

期货蓄势待发

2015开年就有大动作,市场化改革、油气话语权争夺不怠慢。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于1月获批。其特别之处在于,引入新华社这一第三方独立牵头,体现一定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还为今后交易中心的信息和数据搜集分析提供了支持。相对公允的第三方无形中也起到发布信息的重要平台作用。

目前中国拥有原油进口权的企业不算少,但原油进口商能否抱团统一价格与国际石油天然气供应商谈判还未知。只有客观公正的价格指数才能打消各方客户的疑虑。新华社不是原油天然气经营链条上的企业,其擅长的数据搜集统计分析,成为新成立的交易中心的强项。

7月1日,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启动试运行。自成立5个月内以来,交易量稳步上升,最高日交易量已经突破1亿立方米。12月交易中心将结束试运行,正式投运,并将在今后现货交易活跃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天然气中远期合同交易,最后再争取开展天然气期货等相关衍生品业务。

这种现代化的交易系统和交易模式设计,是保障上下游企业的平稳运营和用气需求,并真正实现公平公开、风险可控、产品完整的天然气采购市场的基石。

交易中心将向境外开放,并以人民币结算已是板上钉钉,加之海关总署发布的《关于开展原油期货保税交割业务的公告》配套政策护航,国际性公开公平交易平台设立一定程度使得国内市场追求多年的话语权、定价权的获取具备了可能。

网站首页 | 关于洛克斯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用户反馈 | 联系我们
洛克斯石油网 - 石油化工行业权威的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15-2024 荆州网加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户服务热线:0716-8866022QQ在线客服 邮箱:2429313564@qq.com 备案号:鄂ICP备16011930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