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在北京发布《2015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报告》内容显示,2015年,中国石油消费持续中低速增长,对外依存度首次突破60%,达到60.6%;成品油净出口量连续三年大幅递增。天然气需求增速则明显放缓,估计全年表观消费量1910亿立方米,增速继续放缓至3.7%,创10年新低,天然气产量和进口量大幅下降,液化天然气(LNG)进口首现负增长,供应总体过剩。
《报告》称,2015年,世界油气行业步入景气周期低谷,总体延续了原油、成品油、天然气供大于求,油价、气价两跌的“三大两跌”趋势。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气候温和、气价缺乏竞争力等影响,我国天然气需求增速明显放缓,增速降至历史最低点。国内产量受压产影响,估计全年产量1318亿立方米(不含煤层气),增速较上年下降3.1个百分点。天然气进口量624亿立方米,管道气和LNG进口量分别占56.7%和43.3%,对外依存度升至32.7%.全年天然气总体过剩,但受季节性用气不均衡、储气库工作量不足等因素影响,淡季被迫压产,冬季仍面临调峰保供压力。
中国进口LNG以长期合同气为主,主要来自卡塔尔、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2015年,中海油与BG等合同进入窗口期,合同增量达到930万吨,国内LNG资源供应能力大幅提升。受需求疲软影响,中国长贸LNG基本按照合同低限进口,现货进口大幅减少。2015年1-11月,LNG进口量约为1755万吨(约合242立方米),同比下降1.7%.其中合同量1608万吨,现货进口量仅为147万吨,同比降幅超过50%;估计全年进口量1945万吨(约合270亿立方米),首次出现负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受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影响,进口天然气价格也随之大幅下跌。2015年1-11月,LNG进口均价降至2.02元/立方米,完税价格2.29元/立方米,同比下降近1/4.尽管进口价格大幅下跌,但进口天然气成本仍高于调价后的门站销售价格,进口企业亏损严重。考虑到气化成本,沿海地区进口LNG供气成本高于2.6元/立方米,与上海、广东2.18元/立方米的门站价格相比,每立方米气亏损额超过0.42元。与其他地区相比,亏损进一步加剧。
LNG进口量首次出现负增长的同时,接收能力过剩问题却开始显现。2015年,中海油粤东和中石化北海LNG接收站基本完工,新奥舟山LNG接收站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全国无新增LNG接收能力。截至2015年底,全国投产LNG接收站11座,累计接收能力达4080万吨/年。在建能力超2100万吨,但LNG接收站利用效率低,利用负荷从2014年的48.7%降至47.7%.
《报告》称,2015年,中国LNG接收站第三方公平准入快速推进。3月,中石油江苏LNG接收站利用卸船窗口期,以“液来液走”代储转运模式,完成香港太平洋旗下南京太平洋贸易公司现货接卸,是国内第一单向外资企业开放使用接收站的使用。截至去年底,已有广汇能源、河北华港燃气、北京燃气等企业通过第三方接收站进口LNG现货。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天然气市场研究所所长单卫国指出,2016年,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受价格下调和环保政策利好影响,国内天然气需求将恢复较快增长,预计天然气进口量69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6%,供应稳定增长,供需形势仍将持续宽松。
与此同时,《报告》预计,今年我国LNG接收能力将大幅提升,按照规划,中海油粤东等一批项目将投产运行,新增接收能力1840万吨/年。长期贸易资源增量超过700万吨。综合考虑需求和经济性因素,预计进口量2160万吨,同比增长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