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下跌。近期,国际油价一直徘徊在30美元附近,较2008年146美元高点已跌去近八成。业内分析认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同时也是人均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低油价对中国来说利大于弊。
全国政协委员、光汇石油集团董事局主席薛光林在此次两会的提案中提到,从长期来看,石油作为基础工业资源,低于平均生产成本的低油价很难长期持续,石油价格随时可能向上突变,一旦石油价格涨上去,中国就真的错失机会,现阶段正是国家加快建立油气战略储备的大好时机。
战略储备未达预期
薛光林认为,虽然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已由过去的9天,增加到现在的约40天,但国际能源署设定的一国石油储备的安全标准线是90天,对于一个石油依存度高达60%的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来讲,目前的战略储备显然不足够。
早在2001年,“十五”计划就明确提出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分析师高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石油战略储备分三期进行,其中二期计划到2015年建成;按照规划,二期储油大概2800万吨,加上一期的1200万吨,合计4000万吨。
隆众石化网分析师李彦表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战略储备库存(不包含社会储库代储)估计只有1800-2000万吨,距离规划的战略储备量还有很大距离。
薛光林指出,目前中国消费石油每年达5亿多吨,2000多万只是个零头,现有的石油储备能力实在太低,“在国家战略方面,此前国家发改委已成立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而储备建设资金又是来源于财政部,而且具体执行又是几大国有石油企业,部门的协同和高效运作十分关键。”
高健表示,目前国内的战略石油储备库基本是中石油、中石化在负责建设,建设耗资较大且短期难以看到收益,加上最近几年两大油企经营压力较大,战略储备库的建立因此受到影响。
充分利用民间储油设施
薛光林认为,研究显示,我国拥有8万余家民营石油企业,总储油能力达到2.3亿吨。应该突破体制限制,充分利用现有民间储油设施,把符合一定条件和实力的社会储油设施纳入到国家战略储备体系之中,迅速提升储备能力。反观欧美、日韩等国家,民间机构、商业石油公司都在其石油储备中占有较大比例,其中美国民间储备占其石油储备总规模的2/3,日本则占到46.4%.
李彦表示,国内民营石油仓储能力已超过2亿吨,10倍于国家已经建成的战略储备能力,但民营石油仓储对原油而言、实际利用率极低,目前国内仅有一家民营企业拥有原油储备资质,是2013年获批的浙江天禄投资集团,主要原因是实力要求高、投资高、审查严格。
此外,薛光林还建议国家通过设立专项石油产业基金,大力支持和鼓励民营石油企业服务国家,在海外收购油气资源及生产区块,利用民营油气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灵活优势,走出去、拿进来、储起来,利用国际市场资源,建立油气资源战略储备。
薛光林还提出,创新石油储备模式,利用互联网+石油产业链,改变原先的单纯现货储备模式,以现货加纸货相结合、储备和消费相结合的模式,发挥专业运营优势,利用创新的“众储”商业模式,集合大众资源,实现藏油于民。
薛光林表示,大众储油以储油的形式通过专业化纸、现货操作,实现保值增值,让大众消费者可以分享到低油价以及国家能源和经济发展的市场红利和改革开放的成果,实现储油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