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随着国内长输管道建设节奏放缓,海外市场管道建设步伐将逐渐加快,中石油国际化经营得到了长足发展,既开拓了海外市场,也带动了高端设备和技术出口,同时为项目所在国家提供就业机会。
中缅天然气管道所经过的云南广西两省区与东盟国家既有陆路相接又有海上相通,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经贸往来的重要地理枢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有着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优势,云南、广西俨然已成为东盟能源大通道。
建设国际一流炼厂优质成品油出口多国
预计2016年内建成的中国石油云南石化炼油工程项目,是中缅油气管道的配套项目,计划年处理能力达1000万吨原油。项目建成后将年产236.6万吨优质汽油、457.7万吨优质柴油、56.74万吨煤油、19.86万吨聚丙烯、25.43万吨液化气等,为包括云南在内的西南四省区市提供成品油,填补西南四省区市炼油厂的空白。
广西钦州港作为南方重要口岸,是中国连接东盟的重要海上输出口,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第六个保税港区。着眼于钦州港的地理优势,中国石油2005年5月开始在此筹建广西石化公司,在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行中取得一系列优秀成果。
据介绍,广西石化公司加工的原油全部从海外进口,生产的油品质量全部达到国Ⅳ标准,同时具备生产国Ⅴ标准油品的能力。产品除成品油之外,还有聚丙烯、芳烃、硫磺等化工品,其中30%成品油销往国外,70%销往国内。销往国外的部分主要占据国外高端市场。
环保投资超20亿元保护白海豚栖息环境
钦州港所在的北部湾海域栖息着一种可爱的珍稀动物——中华白海豚。白海豚有“海上大熊猫”之称,是对环境要求极高的生物。当初广西石化选址钦州之时,其环保治理水平曾受怀疑。但多年过去,白海豚的数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比以前大约96头增加了10多头。
据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公司党委书记方栋良介绍,广西石化在环保上投入力度很大。按照国家要求,废水排放达到二级标准就合格,公司主动提高到一级水平。截至目前,广西石化用于环保设施上的投入超过20亿元,约占炼厂总投资额的8%。
为防止事故状态消防水污染水体环境,广西石化还建设了三级防控系统,包括事故缓冲池、终端事故池、雨水监测池、事故水罐在内的污水收集池总容量达到11万立方米。在污水处理场的生态景观监测池,池中是随机取出的最后水样,黑臭的污水经过多项治污工艺处理后变得清澈无味,鱼儿正在池中游来游去,石头上的水草也正在茂盛生长。
治污不仅需要治水,还要治理大气污染。2015年,广西石化投产重油催化裂化烟气脱硫装置。经过4个多月的试运行,处理后的烟气不仅满足现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而且远远优于即将于2017年7月1日执行的《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二氧化硫脱除率高达99.4%,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引入缅甸天然气加油站因地制宜服务东盟
中国石油的全称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天然气也是其业务之一。
2013年10月20日,随着中缅天然气管道全线投产,来自缅甸西海岸的天然气经由云南瑞丽、昆明成功抵达广西贵港末站。其中云南支线及城市燃气项目包括21条支线和13个城市燃气项目,总投资近46亿元,项目覆盖云南省15个州市,支线总长近1700公里,为云南用户使用清洁、高效的天然气能源提供便利。
位于广西的广南支干线则成为西气东输二线与中缅天然气管道的联络线,目前该干线主要承担反输任务,将中缅管道天然气反向输送至华南珠三角地区。目前,已经累计向广西供气15亿方,为广东方向反输天然气55亿方。
跨国大宗石油、天然气的运送往来,说明了海外市场对中国石油的认可和赞同。散落于云南广西两省区境内的千座加油站也在默默发挥着作用,为往来于我国和东盟国家的车辆提供动力。
距离越南边境只有9公里的白云加油站是中国石油最靠近东盟国家的加油站。加油站的便利店内陈列着越南咖啡、果干、拖鞋等特产,因物廉价美颇受外地客户青睐。
云南和广西作为东盟能源大通道的节点。在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产能合作的背景下,中国石油的千万吨级炼厂、油气管道、加油站等项目对中国加强与东盟的互联互通和合作均具有重要意义。
【延伸阅读】
中缅油气管道
中缅油气管道是我国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通道。包括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可以使原油运输不经过马六甲海峡,从西南地区输送到中国,其中,原油管道的起点位于缅甸西海岸的马德岛,天然气管道起点在皎漂港,两条管道经由云南瑞丽、昆明到达重庆末站和广西贵港末站。
中缅天然气管道2013年9月30日贯通输气。管道干线全长2520公里,缅甸段793公里,国内段1727公里,设计年输量120亿立方米。中缅原油管道于2015年1月30日全线贯通,开始输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