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网站7日公布了《关于做好油气管网设施开放相关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明令“三桶油”等相关企业公开油气管网信息。这是自8月16日以来,相关部委出台的第四个规范油气管输环节的重要文件。
“油气管网独立”被业内视为油气体制改革的重头戏,也是阻力和争议较大的环节。由于各种阻力的存在,国内早在两年前就已开始酝酿的油气体制改革方案,迟迟未能出台。
一直以来,我国油气管网主要集中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少数大企业手中,管输资源垄断,定价机制不透明,是导致下游企业用户管输费用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天然气管网为例,中石油管网总长度达到50836公里,约占全国干线管网的78%左右,而中石化旗下在建和运营的天然气管网总长度为4600公里左右,中海油则有3145公里左右。
“只有管网独立,实现销售和管道输送业务的分离,才能从根本上剪断气源和管道业务关联交易的'体制脐带’,真正做到管网的第三方公平开放,并为管输成本的有效监管和上下游价格的市场化形成创造条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景春梅说。
像景春梅一样,支持管网独立的专家不在少数。然而,业内也不乏不同意见者。“没有必要把管道全部单拿出去成立新的公司,单拿出去老百姓付钱更多,效率更低。油气管道不像电网,电网谁都用。天然气到城市门站、油到炼厂,是企业用自己的管网,点对点运输,社会上用不了。如果在中间加一层独立运营商,费用又高,两头衔接不好,供应不及时,产量就'憋库’了。像管道独立这样的改革,理论行,实践不一定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原董事长傅成玉表示,他对管网独立的改革方式并不乐观。
我国油气改革的推进中一直伴随着类似的争论,近期有业内人士透露,油气体制改革方案或在年内出台。照此推测,现阶段油气管网的改革方向应已确定,至于下一步究竟怎么走,专家认为,从近日相关部门密集出台的政策可窥知一二。
8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和《天然气管道运输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提出建立新的公开、公平的管输定价办法;同时出台成本监审制度。
8月31日,发展改革委网站又发布《关于加强地方天然气输配价格监管降低企业用气成本的通知》,意在对地方输配气环节的价格形成机制进行规范,敦促地方严控加价过高、乱收费等行为。
在此次通知中,国家能源局进一步明确要求“三桶油”等相关企业从管输设施基本信息、油气管网设施接入标准、提供输送(储存、气化等)服务的计量与计价方式、上下游用户申请接入本企业油气管网设施的条件等各角度全面公开管网信息。
四个文件相互衔接,规范覆盖目标从长输管线到地方管道、从“三桶油”到地方城市燃气公司,直指管网垄断、信息不透明等油气体制宿疾,旨在为管网公平开放扫清障碍。由此可见,在即将出台的油气改革方案中,油气管网独立将是大概率事件。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从文件的措辞来看,管网独立短期或以不分拆的方式落地,而是先实现财务独立核算,以减少改革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