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日前发布消息称,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中远”)与中国海运集团(以下简称“中海”)实施重组。中海通过出售全部散运业务,购买大连远洋100%股权,成为拥有39艘超大型油轮(VLCC)的专业油气运输公司。
2014年,招商局集团与中国外运长航集团两家央企签署股东协议,合作设立ChinaVLCC(中国能源运输有限公司)。经过这两次重组后,中远和中海VLCC船运力量与ChinaVLCC相匹敌,中国在两年内形成了在全球位居前列的两大VLCC船东,除进一步落实“走出去”战略,也是中国未来五年3-4亿吨级别进口原油的运输保障,“国油国运”比例有望再提高。
提升运输集中度
经过业务重组,中远及中海旗下的四家上市公司:中国远洋、中远太平洋、中海集运、中海发展的分工将更加专业,分别成为集装箱航运、港口码头、综合航运金融及油气运输四个专业集群。其中,中海发展通过出售全部散运业务,同时购买大连远洋100%股权,变更为专注于油运业务、LNG运输业务的油气运输公司,将成为全球第二大VLCC船队。
据了解,早期国资委对这两家央企的定位是:中远主营外贸运输,而中海定位在内贸运输上。但经过几十年发展,两家公司业务逐渐重叠,产生竞争。目前全球航运运力过剩,国际竞争激烈,并购联盟等手段已经成为油轮公司的突破口。此外,也是为贯彻中国“走出去”战略,避免“内耗”。
从规模上看,中远及中海重组后,中海发展的VLCC数量将从目前的14艘扩大至39艘(共计约1175万DWT),而ChinaVLCC公司也拥有35艘VLCC油轮(共计约1065万DWT),均居于全球前列。
增强运输安全保障
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日本国油国运比例为80-90%,美国为70%。而中国的国油国运比例却相当低。因此,国家会同主要石油生产商和油轮公司,制定了“国油国运”政策,为保障国家的原油安全而实施本国进口原油由本国船东运输,并计划2010年实现国油国运比例50%,2015年进一步将该比例提高30%左右%。
在“十一五”中期提出的“国油国运”战略计划推动下,国油国运比例已经从2011年的1/3上升到目前的50-60%,但远没有达到80%的目标。
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预计,2020年前国际油价相对低位运行,总体趋势呈前低后高。长期来看,仍是储备原油的好时机,到2020年,中国原油储备将达到相当于90天原油净进口量的国际标准。在这些因素带动下,中国原油需求将持续增长。
中国是原油消费大国,目前进口依存度已经攀升至60%。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支陆逊预计,到2020,中国油气需求量将达6亿吨,进口量将达4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67%。若以“十三五”末国油国运比例提升至70%来计算,则中国大概需要新增30-40艘VLCC油轮的运力,需求较为强劲。
据了解,中国VLCC船东对未来油轮运输业的前景预判将会影响国油国运的比例。招商轮船和中海发展的季报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中海发展、招商轮船的净利润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710%、420%,油轮有效运力增加和油轮市场持续景气是其中两个主要原因。国际油价“腰斩”后,船东燃料油成本下滑,而海上浮仓及原油运输需求增加推动了运费走高,大部分船东扭亏为盈,对市场信心增强;一系列船东联营、重组促使运力控制更加集中,市场环境明显改善。
对于合并是否会产生行业垄断现象,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谢燮表示,虽然中远中海重组,但市场上竞争对手还很多,集装箱领域二者合并后的运力距离占世界集装箱航运市场17%的马士基航运还有一定差距。同时如果有超额的利润,也会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这种超额的利润也不会持久,所以不用担心企业合并后会产生垄断。
船队的壮大,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船队承运进口原油的比例,“国油国运”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我国对战备物资的供应运输保障,具有一定的必要性,若想从根本上确保我国的能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从源头上保障能源供给、合理调整能源结构、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