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6月国际原油价格断崖式下跌至今,整个石油行业进入了微利的新常态。如何在行业洗牌中逆境求生?这是油服企业面临的生死大考。作为乙方的油服行业自然首当其冲成为油气生产商转嫁风险、降低成本的开刀对象,大规模的产能过剩导致无法看到油价短期内复苏的迹象。
2014年11月,哈里伯顿宣布将以346亿美元的对价收购贝克休斯,以更好地与行业领导者斯伦贝谢展开竞争。哈里伯顿表示,愿意剥离相当于营收中的75亿美元资产以换取交易达成,并表示愿意出售一些子公司,同时愿意出售贝克休斯的核心竞争力业务。该合并拟联合两家公司的优势,将油田服务的产品和能力拓展到一个更深、更宽的领域,这将诞生一个以休斯敦为基地的全球油服企业,在全球提供设备和技术的出口,在全球提供油气服务。“页岩气革命”注定要成为趋势,原有技术会逐渐被淘汰,两大公司强强联合提供新的针对于页岩气革命的油气服务,是应对行业严冬的利器。尽管该并购交易由于反垄断监管以失败告终,但其对油服行业带来的冲击依然不小。
作为行业的老大,斯伦贝谢同样通过并购来捍卫自己的地位。2015年1月,斯伦贝谢以17亿美元收购俄罗斯最大的陆上钻井公司和里海地区最大的海上钻井公司——欧亚钻井(EurasiaDrilling)45.65%的股权,并附带全面收购条款(因需经俄罗斯国家安全部门审查,该交易尚未完成)。
油服行业属技术密集型企业,仪器设备的技术含量很高,并且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升级和创新突破。在油服企业的竞争中不难看出,凡是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都具有领先的技术优势。例如,斯伦贝谢BroadBand系列的压裂和完井技术使一批北美页岩油井的产量大幅提高,PowerDriveOrbit旋转导向系统有效提高了水平井段的完成质量,SCREENPULSE钻井液技术有效解决了合成基钻井液回收率低的问题;哈里伯顿的Landmark和ESTMZ软件系统帮助甲方简化了一系列业务流程,降低了结构性成本;贝克休斯的GaugeProEcho扩孔器则帮助深水作业者节省了时间和费用。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有效降低了甲方的建井成本,同时提高了油服巨头的单井作业利润率。
油价下跌后,油气生产商要维持产量、保持赢利,必然要求油服公司降低服务费,其必须用更先进的技术,保持更高的效率。但由于经营收入减少,国际油服巨头已纷纷削减研发投入。斯伦贝谢、贝克休斯和威德福去年的研发投入分别比上年削减了8%、18%和17%,物探公司CGG研发投入比上年削减了29%。在这种形势下,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对油服公司而言无疑是挑战,而要想在竞争中胜出,短期内进行抄底并购就显得更加划算。行业巨头会收购在某个业务领域具有技术优势的小企业或新企业,补齐技术短板,并通过自身规模优势使小企业的技术优势创造更大的市场价值。对于行业巨头来说,尽管收购看似价格不菲,但挑选到了经过市场检验的成功创新,往往比从一开始就自己研发的风险更低。
2015年8月,斯伦贝谢又选择收购海外油服业务并布局深水钻探领域,宣布将通过现金加股票方式收购油田设备制造商卡梅隆国际(CameronInternational),并购总规模约为148亿美元,布局深海钻探和油气设备制造领域。在今年4月1日,斯伦贝谢正式宣布与卡麦龙完成合并。“未来行业的技术突破,将通过整合斯伦贝谢综合油藏管理技术,以及卡梅隆国际的钻井、流量控制技术等来实现。”斯伦贝谢首席执行官帕尔·吉布斯贾德在一份声明中说。
今年5月19日,美国美信达公司(FMCTechnologies)和法国油服公司德西尼布(Technip)宣布两家公司将合并,此次并购交易的总价值高达130亿美元。FMC在合并前为最大的水下生产系统供应商,而Technip在海洋工程施工方面独步天下,两公司重叠业务非常少。此次合并将重新定义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和维修业务。两公司整合后将形成一个从开发概念设计到项目执行长产业链公司,FMC将继续发挥其在水下设备和采油气系统中的优势,与Technip海洋工程和施工完美整合。届时,将形成在产品、水下项目、水下服务、陆地并整合FMC原有的北美陆地井场业务。这两家公司合并完成后,可能将超越哈里伯顿,成为继斯伦贝谢之后全球营收第二大的油服公司。
有调查显示,油服公司有86%的高管认为,今年油服行业的合并和收购数量将出现激增。这主要受业内利用低油价环境抢占市场份额和获得新技术驱动。笔者也认为,目前对于中国的油服企业而言是个并购国内外油服企业,增强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好机会。中国油服市场规模在5000亿元以上,其中接近85%的市场份额都掌握在国有油服公司手中,民营油服企业却多达1000家左右。在眼下油价走低、行业面临洗牌的情况下,通过并购获得核心技术,是保证自身生命力的一个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