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洛克斯石油网!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公告: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聚焦 >> 行业专家谈南海油气资源开发的深水装备趋势

行业专家谈南海油气资源开发的深水装备趋势

  日期:2016-06-17 09:50  关注度:528

据中国船舶报报道目前,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正不断上升,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能源消耗这一刚性需求逐步攀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今年年初表示,中国2016年石油需求将同比增长4.3%,原油进口将占2016年总需求的62%。中国陆地和近海、浅海的油气勘探开发程度较高,新发现大型油气田的可能性将越来越低,产量增长潜力有限。要想保障能源安全,就必须尽快找到新的储量和产量接替区。那么,未来油气燃料的来源在哪里?

被誉为“第二个大庆”“第二个波斯湾”的南海,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海洋油气大会暨展览会上,不少业内专家热议南海油气开发话题,为海洋装备制造企业提出了不少建议。

南海资源开发:装备短板亟待补足

从全球来看,目前世界海洋油气开发当量持续增长,全球已有71%油气产量来自海洋,新发现的大储量油气田均来自深水。目前,油气资源开发呈现出5大趋势,即从陆地到海洋、从浅水到深水、从浅层到深层、从常规到非常规、从简单到复杂。这些趋势在我国也是适用的,近年来中国大部分新发现的油气资源均来自海洋。

而南海,则是我国面积最大、资源最丰富的海域。对于南海的油气资源储量,不同国家和组织机构的评估数据虽不相同,但储量巨大是业内共识。根据已探明的资源储量计算,目前国内较为乐观的评估数据是,整个南海的油气地质储量约为230亿~300亿吨。南海海域深水区总面积为75万平方公里,占南海全部盆地面积的75%左右。根据中国国土资源部的估计,南海70%的油气资源就蕴藏在深水区域。

石油企业的勘探与生产水深纪录正不断刷新,可以说,深水油气开发是未来海洋油气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深水油气田开发的主要特点是“三高”: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为了提高深水勘探开发技术水平,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大石油公司和相关科研院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制定了深水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开展了持续的深水工程技术及装备的系统研究。如欧洲的“海神计划”,美国的“海王星计划”等,均极大地推动了深水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和利用。

但在南海开发深水油气资源,还面临着与其他海域不同的特殊挑战。南海海底地质环境复杂,滑坡、陡坎、浊流沉积层、碎屑流沉积等各类海底地质环境交错。海况方面,南海有内波流、强热带风暴等现象,海水表面流速和风速接近墨西哥湾的2倍;以百年一遇的风浪条件做比较,南海百年一遇波高为12.9米,与墨西哥湾相等,是西非海域的3倍。这些海洋环境,都对深水勘探开发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此外,南海油气藏特性复杂,具有高粘、高凝、高含二氧化碳等特点,又使深水低温高压环境下的远距离油气输送面临巨大挑战。

据介绍,我国在深水油气开发的自营作业方面起步较晚,2010年才开始正式进入该领域。尽管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国建立了深水钻井研究及深水钻井设计的体系和方法,在技术和装备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深水钻井时效稳步提升,建井周期逐年大幅缩短,但与世界先进水平以及我国海洋能源开发的实际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十三五”期间,南海油气开发将以“做强浅水,发展深水,突破南海中南部”为指导思想,加强自营开发。

对于深水装备的研发、设计、建造,我国的理论研究和基础设计水平仍然有待提升。如今的“海洋石油981”“兴旺号”等深水平台还不能形成系统作战能力,需要继续打造深水施工作业装备队伍。中海油研究总院深水实验室首席工程师李清平认为,目前还需要继续实行自主研发的包括勘探船等勘探装备以及系泊技术、水下生产系统设计制造等开采技术。

在深水油气田项目设计、设备安装、运行管理等领域,我国在安全监测与处理、水下设施安装调试维护、深水生产系统的运行管理与远程控制等方面还存在很多技术短板有待突破。在海上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领域,业界还需要加强对重大事故装备和处理技术的研究,包括防污染特殊技术、应急救援装备等。

南海深水装备需求:可靠性、智能化、轻量化

要实现“十三五”南海油气开发目标,推进南海油气资源开采,就需要尽快掌握核心技术。国际上,深水核心技术目前只掌握在少数几个国家手中,存在技术壁垒。只有通过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尽快突破技术短板,我国才能掌握南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主动权。

据介绍,未来南海的深水油气开发需要攻关的技术包括高温高压油气地质勘探技术、深水区油气地质勘探技术、低孔低渗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南海中南部远海深水油气地质勘探技术、深层油气勘探技术、海上复杂潜山油藏勘探技术等。专家建议,装备制造企业要留意相关技术的进展,研发与之相应的海洋工程装备和油气勘探开采设备。除了这些有针对性的技术外,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和设备制造企业还有不少需要提升的地方。

首先是在产品技术性能、可靠性等方面应作出改进,以促进国产化设备的市场化,提高海工装备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生存能力。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装备工业协会首席顾问赵志明认为,目前我国海工装备企业主要还是以装备结构件的制造为主,大部分海工配套设备都需要进口,导致我国海工企业的盈利能力普遍不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自然较差。无论是深水半潜式平台“海洋石油981”,还是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改装项目“伊利亚贝拉”“玛丽卡”“萨卡里玛”,国内企业占据的产值份额在项目总额中只占10%~30%。而石油公司应用国产设备的障碍,主要还是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赵志明说:“必须承认,国内相当一部分设备产品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相当的差距。”因此,国内海工设备商需要着力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技术水平、完善安装服务和售后维护网络,海工装备制造企业也要尽力促成国产化装备的应用,以降低整体建造成本。

其次,国产海工装备需要向成套装备、数字油田、智能化等方向发展。中海油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米立军指出,在油价低迷、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的今天,降本增效是石油公司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装备的智能化、自动化能最大程度降低人力消耗,而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创新性技术,将油田生产和管理推向智能共享,发展智能油田,是未来石油公司降本增效的有效方式。赵志明、斯伦贝谢北亚总经理AxelDestremau等业内专家也认同这个观点。AxelDestremau还指出,装备企业应该开拓思维,尽快开展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等行业的合作。

此外,目前海工装备及海工装备安装工艺都在向轻量化发展,装备制造企业要跟上这个趋势的要求。赵志明介绍,随着技术的进步,海工装备体积更小、重量更轻、结构更紧凑,轻型化是大趋势。中海油服工程作业部经理任翔也认为,出于降低勘探和开采成本的考虑,一些石油开发设备如水下采油树,已经从依托钻井平台安装发展到以工程船为安装主体,重型装备的使用越来越谨慎。因此,未来的海洋工程装备,要满足轻量化、高兼容性、通用性的要求。

专家指路:如何更好地进入南海装备

南海油气资源开发,不仅仅是国家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同时也是国家维护南海主权的一种体现。中国企业投身南海油气资源开发的行列,不仅是拓展市场、实现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方式。

有志在海洋工程领域加强发展的造船企业,可以与国内陆用石油设备制造商加强沟通交流。赵志明介绍,我国的陆上石油开采历史悠久,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掌握了大量陆上石油开采装备的核心技术,但将陆上石油开采技术向海洋移植并不是简单的复制。石油设备企业不了解海洋装备的技术要求和建造流程,就无法针对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需要,对技术进行升级;船企在海洋装备领域拥有丰富经验,但对石油勘探开采的具体情况和细节、采油设备和采油作业需求了解不深。船企与石油设备企业可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双方在各自领域的优势和特长,使“陆上石油开采技术向海洋移植”早日变为现实。

要迈进海洋石油工业的门槛,装备制造企业要注重业绩的积累。中海油研究总院浮体资深工程师李达认为,在南海深水油气资源开发市场里,国内企业缺的是经验。除了积极参与国内外的海工项目,国内企业还应端正态度,从“小”做起,避免走入误区。业内海工项目多采取“总包—分包”的模式,一些小的分包项目产值小、利润空间小、难度还高,国内小型企业技术实力不足,大型企业的成本核算又通不过。李达认为,从小项目的合作中可以积累商务流程、文件控制等国内企业缺乏的经验,对技术上的差距,可以引进、消化、吸收,实现再创造,帮助国内企业逐步打开海工市场。“别嫌蚊子腿肉少”,从小项目开始,迈出第一步,“中海油的自营开发历史也是这样走过来的。”李达说。

对国产首台套设备的应用问题,业内专家则建议装备制造企业要从完善产品技术和质量水平做起。美国水下生产系统工程技术公司总裁黄培山认为,深海装备技术产业化时间长是行业特点,中国企业进入这个领域要做好“长期战争”的准备,既要抓紧机遇,也不能操之过急,应对产品质量进行深入验证,提高和完善产品技术后,再推向市场。赵志明指出,国家需要从保险、金融、税收等方面支持国产首台套设备的产业化,现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已经开展,这对国产装备推向市场是一个利好。

业内专家还建议,装备制造企业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米立军表示,成本压力确实导致企业人力需求总量下降,但这是人力资源结构的一种调整,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创新性人才、高技术人才的需求是不降反增的。李达认为,在海工项目中,人的因素是很重要的。他建议企业应该有针对性地引进专业人才,弥补商业、设计、运营、生产、工艺、管理等方面的短板。

网站首页 | 关于洛克斯 | 免责声明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用户反馈 | 联系我们
洛克斯石油网 - 石油化工行业权威的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15-2024 荆州网加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户服务热线:0716-8866022QQ在线客服 邮箱:2429313564@qq.com 备案号:鄂ICP备16011930号-3